行业政策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有这么一组数字,中国人耳熟能详,引以自豪。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但巨大成就的背后是巨大代价,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引发的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往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的农业面临巨大挑战。
农业污染 生态系统退化,农业的绿色发展与人民福祉紧紧相连。在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红灯”面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重点突破,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2015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正式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今年2月5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5月,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作为重点进行突破。
从“攻坚战”到“五大行动”,既抓得具体,又抓到了牛鼻子。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负责、不断创新,一批实用技术和典型模式初步形成,一系列投入减量、综合治理等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业转型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多措并举,生态农业新格局建立
注重生态保育,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紧密的生态产业,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农业部门通过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推进草原生态奖补、休渔禁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逐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但农田、草原、渔业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草原超载过牧、沙化退化,水域生态恶化、渔业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
今年初,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同时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这也将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掘金于绿,绿色发展与现代农业更加融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标准化、品牌化农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还农村一片绿水青山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环境向好的变化,还蕴含着众多商机,不仅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农业转型升级新路,还催生了一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诞生。(综合)